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,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,此会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。在发布的“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”中,明确提出:要坚持创新发展,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不断推进理论创新、制度创新、科技创新、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,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,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 其中具体提到:实施网络强国战略;实施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;发展分享经济;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;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这标志着大数据已被国家政府纳入创新战略层面,成为国家战略计划的核心任务之一。在2015年9月,国务院发布《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》,旨在大力促进中国数据技术的发展,数据将被作为战略性资源加以重视。通过政府一系列举措来看,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将会迎来井喷,其中包括数据的挖掘、采集、处理、分析、应用等细分环节链条的产业化、落地化。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,在大数据产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将会逐步加大,相应的整个社会的其他资源也会开始向其靠拢,人才短缺等问题或因政策导向获得解决。 大数据的重要性,已经毋庸置疑,大数据战略提升至国家层面将引导新经济。大数据时代的来临,标志着未来商业社会将被重构,资源将被重新整合,以往的生产结构将被革新。数据驱动力,会成为继蒸汽和电力之后的新的“引擎器”。 “DT”一词源于2014年3月,在北京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,阿里巴巴集团马云提出:“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”。此后,“DT”这个术语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,DT也被视为在未来社会发展的形态之一。2015年10月8日,在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上市之后的第一份年报中,马云在致股东公开信中提到,不能把阿里当做一家电子零售公司,而应该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公司,是以数据驱动力为核心的创新公司。众所周知,阿里巴巴集团拥有雄厚的综合实力,其创新力在中国企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,对于大数据前景其有着较准确的认知,在数据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与成就,目前已经跻身于世界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前列。如何培养出更多的像阿里这样由数据核心驱动发展的企业,是目前中国包括政府层面应该思考的问题。只有保证数量足够多的数据驱动型创新企业,才能点燃产业革命爆发的导火索,才有望打开未来DT时代的大门。 如今的中国是一个数据大国,并不是数据强国,在“大”与“强”之间的转换中,要抛去目前经济所依靠的人口红利,转向人才红利。粗放型的经济模式造成资源的浪费,是技术能力的欠缺,精细化的运作建立在高新技术手段,进而实现创新理念的突破。与DT相对应的IT时代,是以提高效率为主,让个体的劳动生产率能够适配社会需求,满足自己;DT时代,重构了需求与供给,强调的是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,要使更多的个体需求得到满足。 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互联网加速了信息流、资源流、资金流三者的流通,实现了信息共享、消除了信息失衡的价值浪费,DT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些。数据使人与人之、物与物之间的连接与沟通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,在新的维度上促进着整个价值链的流转。商业的本质是解决供需,DT时代的商业则是高层级的供与需的精准匹配。 国家层面对大数据的重视,是实现数据强国战略的表现,中国的数据结构将会逐步脱离当下的低效与无序。当大数据、云计算成为企业必备的技术能力时,我国的经济实力也会焕然一新,而那时,离真正的DT时代,也不会很遥远。 信息来源:比特网